行銷這個詞很常聽到,感覺好像沒什麼技術性。你可能也聽說過很多坊間公司說幫你做行銷,大概就是幫你發個文,想幾個折扣和促銷的活動,然後找找 KOL 幫你推廣,接著就等產品能否發揮成效,如果沒成效,再換間公司繼續做。
聽起來簡單,但真正著手做晴天見行銷的時候,才發現事情不是這麼簡單,如果這麼簡單的話,我們年營業額應該超過十億了吧....。
其實,行銷相當複雜,每個不同的產業都有自己的行銷要做。
那麼怎麼把行銷運用到空間上呢?
最主要還是圍繞在這三個問題:
1.你的產品適合誰:
乍看這問題問得很簡單,但還是有技巧成份在的。假設你賣一杯飲料,如果你回答你的產品適合的是:上班族、年輕人、小資...等等,這樣的回答還不夠,那該怎麼回答呢?
1.我們的產品適合上班族在「中午吃完飯」後,買一杯我們的xxx飲料。
2.適合上班族在「下午茶的時候」一起訂購,在那個時間點最受歡迎的是xxx。
3.我們的產品蠻適合傳統產業的,他們因為是比較勞力型的工作,我們的飲料可以補充水分以外,也可以增加一些體力。
這樣你客戶真實的雛形是不是大概出現了?
2.你的客群是誰?
照著上面的邏輯,你可以更細分地去理解你的客群會是什麼樣子,也就是我們常常講的客戶輪廓。相同的例子:
1.我們的客群在上班的時候都比較忙,大部分屬於行政工作類型,他們的桌上會有一些自己家人的照片,或是網購的小物。
2.女性大部分未婚,剛大學畢業,可能都是外地人居多。
3.大家喜歡一起團購買東西吃吃喝喝,偶而會聚餐一次,而不是那種公司的聚餐。
當你開始思考關於客群真實的活動和生活時,就好像是你的客群有血有肉的站在你面前。
3.你用什麼語氣跟他說話?
從上面的推論來看,你覺得你的客群大概可以分成幾類,是不是就應該用不同的類型語言跟他們溝通?
如果他們大部分都是媽媽,那當你說媽媽平常會說的話,對她們來說就非常有共鳴,如果都是未婚的年輕人,喜歡文青的東西,那可愛的有質感的產品文案便很容易打中他們。
這也是我常常說的,你應該要跟一個說英文的人說英文,而不是跟他說台語。
那「空間的行銷」會怎麼應用呢?三個點供大家參考:
1.你的產品適合誰?
一間店你要讓他看起來像是全聯,還是菜市場?適合菜市場的人,可能更需要的是人情味。
2.你的客群是誰?
你也可以想像如果到菜市場的人,他大概樣子是什麼樣子的人?可能是婆婆媽媽,菜市場對他來說已經超越買菜本身,而是一個社交場域,對她們來說更適合的就是那種跟隔壁一起聊天的感覺,以及對於他們小圈圈的認同,而接著.....
3.你用什麼語氣跟他說話?
你應該不會在婆婆媽媽進來的時候講:歡迎光臨!
應該會說:啊!林太太我這邊有新來的什麼醬油,炒菜超好吃的!日本的喔!
或是:張太太我跟你說最近我找到一個新的東西,很方便咧!你要不要試試看?
去看看菜市場就知道,這裡不會是笑容笑到僵掉的那種服務方式,而是那種秘密交換,以及內行看門道的購買方式。
問題來了,我們要怎麼應用在室內設計內呢?
去菜市場看看他們的營運模式,並且把那些語言、客群、產品的架構帶進空間中,進到你的店裡,入門的問候就不會是歡迎光臨,而是在地化的語言模式。由於菜市場是沒有櫃檯的,而也因為沒有櫃檯,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便會更緊密。
產品的排列方式,也就不會是一包包的塑膠套裝,而是開放式的小農直送。
空間中採用溫潤的木頭架構,讓空間的中的冰冷感降低。
在中間有一個空間給人們坐著,讓他們可以有社會交換訊息的功能在這邊發生。
這就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,設計出一個符合客群的空間感,用相同的方式與他們對話。當你正對著你的顧客說著他們聽得懂的話,這間店不成功也難!